再三強調,加密貨幣市場是年輕人爬上社會階梯的最佳工具,筆者身邊有大量成功例子,並非空談。奈何,很多人以為本金多寡是重點,今期專欄就來與讀者們探討一下。
筆者一直都提倡年輕人,尤其身邊朋友,要多關注加密貨幣。 在過去五年間,前後成功「逼」了不少朋友發達。看到他們成功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,那種成功感真的沒有語言能描述。看到有成功例子,在正反饋機制(positive feedback)影響下,令筆者繼續向尚未財自的朋友們介紹加密貨幣。
奈何,人普遍會為失敗找藉口。尚未成功的人會找一些自己先天不足之處,並認為是成敗的重點。 每當有人來呻打工很辛苦時,筆者便會勸其炒炒幣,及後得到的回應主要有兩個。 第一種常見的回應為:「已經遲咗啦,佢(幣價)升咗好多喇。」
比特幣價格按年錄升幅
老實說,這類人士已不是第一次講這句話。
早在2019年筆者公開提及比特幣(Bitcoin)時,即比特幣價格只有幾千美元時,他們已把這句話掛在嘴邊。 到2021年初突破歷史新高時,比特幣約在20,000美元出頭水平,他們也是這樣說。 最有趣是,如果「已經升了就不會再升」是他們的認知,那對不起,這種人永遠不會從加密貨幣身上賺錢。 比特幣幾乎每年都比上一年價格更高,如果升了就不會再升,那比特幣該留在1美元的水平。
第二種常見回應為:「人地本身有錢,所以賺到錢,我個本細,所以賺唔到。」 筆者不是富二代,也沒有中六合彩,現時95%資產都是從炒賣回來的。即使是身邊朋友,也有不少是從五、六位數身家,於過去幾年變成八、九位數的。
閒置資金欠好策略
事實上,這個世界有極多閒置資金,換言之,到處也是錢,只是欠缺好策略。 那些對沖基金、FOF(fund of fund)、自營公司一直都在找好策略,或者擅於交易的人。 一旦有人能證明有個好策略,機構們便會配置資源。
傳統大型對沖基金Millennium一直都是採用多基金經理形式,他們四出找尋優秀的交易員,並配置資金。賺到錢就會按比例分成,模式非常簡單。 幣圈一樣,極多機構都會樂意接觸賺錢的交易員,要不投錢,就是招攬人才。 因此,重點不是本金有多少,反而是,到底有否好策略。
舉例,如果閣下於過去一、兩年實盤達到sharpe 3以上,不少機構會直接投100萬美元,然後把利潤的兩至三成分給交易員。 倘若每月回報5%,即年回報60%,一年下來賺60萬美元,再分三成表現費,已是150萬港元了。 要知道,100萬美元只是初始測試的大小,後續若表現良好,資金陸續有來。
總而言之,本金從來不是個問題。若讀者們有好的策略,歡迎與筆者聯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