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下半年的投資熱話,不能不提及美國聯邦儲備局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(QE)。投資者若想找值得投資的資產,可以沿資金流方向分析。到底QE環境底下,哪些產品會受惠?
2020年上半年股市極其波動,美股出現史上最急跌浪,並破天荒觸發四次熔斷。 「股神」畢菲特常被網友嘲笑他那句「我活了89歲,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」,因為話說了不消多久,已經要把見過熔斷的次數不斷加上。
黃金是長線投資選擇
大跌市不是甚麼特別事,「股災」始終會來。美股畢竟已走了10年以上的牛市。 問題是,三個月不到,納斯達克指數已收復失地,並創新高。 一大原因當然是聯儲局開動印鈔機,然後買股買債,俗稱QE。畢菲特於股東大會說了一句話是很對的:「Never bet against America.」筆者仍然贊同,美股大多數情況下buy and hold就夠了。 驟眼看,QE下,即時獲益的是股及債,那下一輪受惠的會是甚麼呢?
黃金是很多人都提及的,因為黃金是無息資產,於瘋狂QE下,息率下跌,貨幣貶值,無息資產變得吸引。 沒錯,黃金是不錯的長線投資選擇,不過黃金是國際資產,非常流通,價格有效,投資人的反應也比較快。 自4月初以來,黃金已升超過一成,由每盎斯1,600美元升至1,800美元。 那還有甚麼會獲益?
上一輪QE獲益的一定要數房地產。 事實上,香港樓市過去10年穩步上升,不能不歸功於QE。 那這次會有反應嗎?若想於二級市場找房地產的代替品(Proxy),可以留意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(REIT)。 先看美國REIT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,例如Vanguard Real Estate(美股代號:VNQ),其實反應只是一般,仍未收復年初的失地,3月以來的升幅只跟市場同步。 本地REIT代表領展房產基金(00823)更出現歷史上最大回撤,背後原因當然是疫情使經濟惡化,商家生意變差,逼使租金下調,REIT收入固然下調。 本地有國安法;美國有第二波疫情,REIT的不確定性仍大。 熱錢終將流入虛擬貨幣 股、債、金、樓都說了,還有甚麼?還有虛擬貨幣。 虛擬貨幣一直都有「數碼黃金」的稱號,但為甚麼比特幣(Bitcoin)還沒創新高? 的確,比特幣還未出現很明顯的升勢,但自4月初以來也升近一倍,而且若談到無限QE,熱錢流過了股、債、樓、金後,餘錢還是應流進虛擬貨幣的。 當然,投資虛擬貨幣的風險管理一定要做好,而且要有輸盡的預算。 畢竟比特幣歷史最大回撤足足有80%,因此,買比特幣就像買一張Call options,潛在回報大;輸則可以整張輸掉。 只要調整好心態,以買期權的心態投資比特幣,就沒太大問題或壓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