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已花了不少筆墨,於本專欄討論投資虛擬貨幣的重要性及原因,在此就不再探討,有興趣可以到《經濟一週》的手機應用程式(App)中搜尋以往文章;相反,部分讀者反而較想知道,該分配多少資金到虛擬貨幣去,而不同虛擬貨幣間的比例,又該如何?
談到組合的配置,一般投資者會以信心作注碼分配,例如大信心的股票便多買幾手;沒信心的,便購入一手、兩手。 不過,上述方法實在太過兒戲且不科學。 實際上,讀者可以參考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做法。對於資產分配,機構投資者一向採用風險平衡策略(Risk Parity)。 全球大型的對沖基金如橋水(Bridegwater)、文藝復興(Renaissance)、Millennium等皆採用這方法。 Risk Parity即按資產的風險作反向配置。 風險愈大,配置愈少;風險愈小,配置愈多。 例如A資產波動率為10%;B波動率為30%,A比B的配置應為3:1,令兩種資產影響組合的波動平衡起來。
須考慮創辦人風險 現實中,股市平均波動率為每年20%至30%,而比特幣(Bitcoin)為70%;以太幣(Ether)則為90%。 因此,若組合中同時有股票及虛擬貨幣,股票:虛擬貨幣資金比例應為4:1。 例如100萬的組合中,80萬元投放於股票,20萬元則購入虛擬貨幣為不錯選擇。 看到這裏,讀者們該明白為何筆者常常提到,虛擬貨幣不應佔超過組合資金20%。 加入10%至20%到組合中,除了因為按風險平衡的策略外;亦有研究顯示,虛擬貨幣與股市相關性低,因此能分散組合。 再者,比特幣及以太幣等主流幣擁有極大風險回報比。
雖然虛擬貨幣波動性高,但回報極大,所以夏普比率(Sharpe ratio)普遍達2至3,遠高於其他傳統資產。 分配好股幣比例後,讀者也許會追問:那不同虛幣的比例又該如何?在這,除了可用風險平衡策略之外,亦可按市值、按夏普比率,或者直接平均分配等。 首先,若按市值,那比特幣:以太幣:幣安幣(Binance)應為6:3:1。 按市值分配適合相信「市場永遠是對的」的投資者。 其次,若按夏普比率,其實三大市值虛幣的風險回報比皆相近;因此,與完全平均的情況接近。 不過,讀者要小心,除了比特幣以外,大多數競爭幣(Altcoin)如以太幣及幣安幣皆有創辦人,因此會有創辦人風險;即若創辦人突然離職或發生意外,便會為幣值帶來不良影響。 因此,這亦是為甚麼大多機構,也只購入比特幣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