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Admin

MPF管理技巧|大跌唔一定要調整組合?不應「分散再分散」 毋須選擇過多基金



最近不約而同地有朋友問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(MPF)戶口怎樣分配好,令筆者打算今期探討一下MPF管理技巧。按可以承受的風險去選擇不同基金這點相信讀者都明白,但實戰上,還是有幾個鮮為人知的管理竅門。


五個處理MPF戶口的小技巧 (一)大跌前已認為環境會變差才調整組合 年初市場波動,3月各類資產大跌,包括股市、債市及商品市場,就連貨幣市場都難逃跌勢,因為市場參與者急需流動性,所以搶著拋售,實行真正的「要錢唔要貨」。 當然,相對來說,股市波動一定比債券高,不少朋友都問,是否要由高風險組合轉到低風險基金去? 其實,當時已是3月中,環球股票平均都已下跌兩至三成,那時才轉到低風險,其實值博率反而會降低。 所以,除非投資者於大跌前已認為環境會變差,調整組合的行動才值博。 除非投資者於大跌前已認為環境會變差,調整組合的行動才值博。



(二)預測市場方向沒太大作用 妙用平均成本法 讀者看到這可能會想,怎樣才能預知市場升跌?其實,MPF等資產管理模式,大多都是以月供的方式執行,即平均成本法(DCA)策略。

因此,預測市場方向等選擇行為,其實並沒太大作用,因為平均成本法已會攤開買入價,以減少買入價過高的問題。 所以,不建議投資者太花精力於MPF戶口中預測資產價格走勢,MPF這種累積資產的制度,並不適合短炒。 不建議投資者太花精力於MPF戶口中預測資產價格走勢,MPF這種累積資產的制度,並不適合短炒。



(三)細看管理費 即使投資者已了解自己的風險胃納程度,但同一風險類別的基金選擇仍有很多,該怎麼挑選? 由於大多基金是以追蹤基準(benchmark)為目標,所以走勢類近,追蹤誤差不會太大。 相反,管理費則變成一個影響較大的影響因素。

即使是同類型基金,不同的基金都有不同的管理費用,多則1.5%;少則0.5%。 更有研究論文指出,管理費與基金表現不成正比。所以,投資者宜細看管理費,貨比三家,才能有精明決策。

(四)計算回報風險比 風險高、回報高的原理讀者應都明白,但實質上,「性價比」不盡相同,有些基金風險相近,但回報有差。 投資者可以把年回報除以風險,計算一下回報風險比。 在數字上會發現,高風險資產的「性價比」普遍較高,即股票類基金較值博。 舉例,股票基金風險10%,而債券基金風險8%,看似債券類較安全,但前者回報可以比後者高一倍,「性價比」角度來看,股票基金更值得持有。

投資者可以把年回報除以風險,計算一下回報風險比。 在數字上會發現,高風險資產的「性價比」普遍較高,即股票類基金較值博。再者,MPF與個人炒賣不同,前者少有Call孖展或爆倉的情況出現,投資者可以考慮增加風險胃納,以博取較高回報。


(五)毋須「分散再分散」 有些MPF戶口持有人會分散風險,因為股神常言道「不要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中」,但其實MPF的持倉已極度分散,例如不少基金經理會持有一大堆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以追蹤基準,投資者毋須「分散再分散」。

筆者見過有投資者同時持有五至十隻基金,包括保本基金、平穩基金、進取基金;然後再持有股票基金、價券基金及貨幣基金。 事實上,前三類基金已替客戶持有後者等組合,太分散怕只會影響回報。

7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