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Admin

全球大型對沖基金分析!三個原因跑輸大市



臨近年末,投資市場收爐氣氛甚重,不少基金或投資者都開始回顧全年表現,再訂立下年的投資主題及目標。不難發現,全球最大型的對沖基金過去一年表現都一般,這些基金大多奉行主動管理,那是否代表於市場中獲利愈來愈難呢?


於對沖基金界其中一位最廣為投資者關注的,是人稱「鱷王」的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,旗下管理資產超過160億美元,不過基金已經連續數年跑輸大市,旗艦基金今年表現以截至2019年第三季計算,錄得6%的虧損。投資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管理,前者的基金經理會主動判斷市場走向以及挑選策略,交易頻率較高;而後者的佼佼者,則是近年盛行的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,大多都是追蹤市場的基準指數,如恒生指數、標準普爾500指數、原油價格、黃金價格等。

資金規模大成制肘 對於主動投資型的投資者來說,大型對沖基金就像一個投資界的KOL(關鍵意見領袖),對沖基金的表現及動向,很大程度能影響環球投資者的投資方向。眼見大型基金表現未如理想,難免會令投資者反思,主動型投資管理是否開始走下坡?其實,大型基金不能跑贏市場原因有數個,而資金規模太大,是最大的原因。因為市場可容性有限,於有限市場流動性中,操作上千億的資金基本上難上加難。

散戶於股海中的一個好處是資金不太大,一旦發現投資失誤後,平倉止蝕或反手的動作可以於一瞬間完成。不過,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則很難,要賣出一隻股票動輒要用上數天甚至數星期時間,目的就是要減低市場衝擊(Market impact),通常單日買賣量,不會超出該股票的5至10%成交金額。例如某股票單日成交10億元,意味基金每天只能買賣1,000萬元的貨,若倉位有1億元,則要攤分10天買賣!這個原因使很多大型基金的買賣表現大打折扣。 短線策略可容性有限 原因二,由於要降低市場衝擊,可以選用的策略大受限制。一般投資者可以作日內短炒,大型基金並非沒有這類策略,不過因為短線策略的可容性(Scalability)有限,大概數億資金已是極限。因此,即使短炒策略表現穩定,於一隻千億基金來說,也起不了太大作用。

原因三,沽空限制大。對沖基金表現最佳的是經濟不景的時候,因為基於法規限制,市場上大多基金都只能做好倉,經濟衰退或熊市一旦來臨,就只能「捱價」。不過,對沖基金則會長短倉並用,偏向市場中性,市場景氣並不會對表現有太大影響。可惜,淡倉操作不外乎透過期貨及期權,或者股票沽空;並不是所有股票都有期貨及期權可以操作,也不是所有股票可以被沽空,只有市值較大者,才被交易所認可沽空。 所以,隨著資金量愈來愈大,對沖基金傳統的優勢便漸漸消失。作為一般投資者,並沒有太大以上所提及的限制,不難追求優於市場的表現。




2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