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Admin

探討美股的季節性

已更新:2020年8月4日


股市一向都有不同民間智慧,例如「聖誕鐘買滙豐」、「1月效應」、「10月股災月」等等季節性策略,來到5月,除了本地常聽到的「五窮六絕七翻身」外,美股其實也有「Sell in May and go away」的說法,效果到底是否明顯?

美股的「Sell in May and go away」策略認為,每年5月應賣出股票,遠離股市,直至11月才再度買入,持有至翌年4月。簡單直接地,我們可以觀察歷史數據,以驗證說法真偽。先看美股過去10年,由5月到10月份的回報,看是否真的很差。由2010年起,上述周期的回報分別為-0.3%、-8.1%、1%、10%、7.1%、-0.3%、2.9%、8%、2.4%以及3.1%。平均回報為2.58%,事實上並非太差。雖然最差一年為2011年,下跌8%,但亦有大升年,2013年上升10%。

談及策略的有效性,大多會看數據標準差,即不同數據點是否相近。一個好策略,標準差通常較小,統計的可信性便較高。上述數據標準差為5.1%,即於大部分情況下,策略表現會上下浮動5%。當數據的標準差大於平均回報,便不能證明這是個好策略了。簡而言之,投資者無需過分迷信這個「Sell in May and go away」策略!  



作者為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人、現任對沖基金量化操盤手。

4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