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蔡嘉民

坊間對程式交易誤解

筆者自2017年開始在香港成立第一家程式交易教學機構,推廣量化交易、系統化交易,的而且確愈來愈多人對之有更深了解,並明白到當中的好處與優勢。不過,當中仍有不少誤解,今期專欄就來與讀者解開迷團。


很多人都知道要建構一個自動化系統,除要有金融知識外,亦需要有編程知識。有見及此,為降低自動化交易的門檻,坊間有不少第三方軟件如Amibroker、Multicharts、MetaTrader(如MT4、MT5)等,讓大眾使用。


的確,這些軟件可讓大眾一嘗自動化交易的滋味,但事實上,這並不是真正的程式交易。


真程式交易是使用電腦編程語言建構不少人一聽到筆者做量化交易,便會直言:「哦,即是使用那些坊間的第三方工具。」實際上,只有使用電腦編程語言建構的,才算真正的程式交易。


常見的電腦編程語言包括有Python、C++、Java、C#等,這些都被世界頂級量化基金一直所採用。


第三方軟件中所使用的,例如Amibroker的AFL、Multicharts的Power Language/Easy Language、MetaTrader的MQL4/MQL5,並不屬上述所提到的電腦編程語言。


軟件底層當然仍是電腦編程語言,但用家所能使用的簡化語言限制極大,並不能讓使用者隨心所欲寫出各式各樣賺錢的策略。


舉例,第三方軟件所用的指標都是技術指標,如移動平均線、保力加通道、RSI、MACD等。若炒家想採用技術指標以外的工具,並不可能。


技術分析能產生出長期有用的策略嗎?相信讀者都知道答案。


有多少投資初學者入門時都懂看技術指標?沒十個也有八個,但大家都能賺錢嗎?


技術指標並非完全沒用,然而回報穩定性欠佳。在筆者的量化組合中,只有少於5%策略正在使用技術分析。若要找出影響市場的因素,必須混合不同類型的策略。


第三方軟件不能有其他種類的策略嗎?要知道,為了讓用家容易上手,軟件中能作為運算的數據,主要只有價格及成交量。


換言之,用家們只能用價量去預測市場。但實際上,左右市場價格的,完全不只是價量,還有宏觀經濟數據、資金流、買賣盤路、市場情緒等。從價量找交易聖杯,只會是緣木求魚。


使用軟件下單速度較慢


此外,使用電腦編程語言的好處,是無論傳統市場或幣圈,所有大型交易所都直接支援

Python、C++等真正電腦語言,自行建構策略後可直接下單。惟使用軟件卻隔了一層,用策略計算好訊號後,要經軟件編譯一番才會發出訂單,下單速度較慢。


再者,很多交易員常做的策略,例如看著議息結果買賣,或看著經濟數據公布而作反應的事件主導(event driven)策略等,都不能在第三方軟件上進行。可想而知,依賴坊間軟件的限制有多大。


讀者認為拿罐頭湯、即叮飯盒煮食的人,能稱得上真正懂得廚藝嗎?


83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