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Admin

三大要點避開基金陷阱 投資者應如何選擇?



大多投資者都不是全職炒家,炒賣主要是想於金融市場中獲取被動收入,因此不少人會對基金投資感興趣,讓別人代勞。不過挑選基金並不簡單,絕對是一門學問,究竟基金世界中有何陷阱,而投資者又應怎樣選擇呢?

傳統上,基金的購買手續極繁複,需要投資者填寫大量資料,買賣亦需時,門檻更不低。不過,近十年來,市場興起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,投資者買賣ETF就像買賣股票般容易,可以買入後,瞬間賣出作短炒亦可。 傳統基金以主動管理型居多,而ETF則以被動管理型居多,到底哪一種比較好呢?

數據上,被動管理型基金雖然平均表現較好,不過即使是最佳的ETF,表現也談不上極佳。 以收益率及夏普比率來衡量,最佳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絕對比最佳的ETF好。 例如連「股神」畢菲特也極力推薦的SPDR標準普爾500指數ETF,年回報也只是高單位數,夏普比率遠低於1,即回報低於股價波動率。 相反,不少對沖基金平均年回報超過三成,夏普比率遠高於2以上。

管理費蠶食投資回報 若打算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,有數點絕對要注意。

1. 管理費 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一直為投資者詬病。ETF的年管理費大多低於0.5%,但主動型則往往為1%至2%不等。別小看這2%的差距,很多對沖基金的回報都能跑贏大市,減去管理費及表現費後,卻比大市回報劣,因此,投資者必須留意基金的回報是否遠高於其管理費;否則,回報被費用蠶食便得不償失。

2. 倖存者偏差(SURVIVORSHIP BIAS) 有不少基金公司為要製造出一隻表現絕佳的基金,不惜於公司成立時,同時推出十數隻至數十隻不等的基金。 不過每隻基金內的策略只是稍微不同,例如1號基金運行ABC 3個策略;2號基金運行BCD策略,3號基金則運行CDE策略,如此類推。 假如某一天,策略A失效,造成重大虧損,基金公司便會把1號基金下架,然後繼續大肆推廣2號及3號基金。

這樣投資者研究該公司時,便只看到業績亮麗的2號及3號基金,看不到已爆破的1號基金。 實際上,有極多基金公司都是以此方式運行,因此,若投資者留意到某基金公司的子基金走勢相近,而有些基金命名的號碼卻離奇消失,便須小心提防這個倖存者偏差的陷阱。 3. 看得到但買不到的基金 基金公司主力推廣的往往是旗艦基金,即業績最亮麗的那一個基金。 但當投資者想投資時,基金銷售員卻會叫你購買門檻較低或費用較便宜的另一隻,而那些非旗艦基金的表現往往都極一般,與旗艦基金差距甚遠。


事實上,旗艦基金由始至終都是用來作宣傳及推廣的,實際運行資金可能極少。由於操作容易,因此不難跑贏大市,但卻不能夠容納街外資金。一旦加大資金量,策略便會失效。 因此,基金公司會在投資者購買時,臨時轉為推介其他產品,最終只為了賺取管理費。希望以上數點能幫助投資者避過基金陷阱。

23 次查看1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